首页>黔西南人物

访贞丰县长田镇细汆村“第一书记”代应贵

中国黔西南2015-10-26浏览

     代教授驻村“一二三”

    ——访贞丰县长田镇细汆村“第一书记”代应贵
 
    9月25日晚11点过,贞丰县长田镇细汆村“第一书记”代应贵宿舍的灯依旧还亮着……近几个月来,白天他走村串户了解民情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;晚上挑灯夜战,认真整理走访笔记、完善留守儿童建档立卡信息、撰写调研报告谋划村里的发展规划。
 
    代应贵是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教授、博士、硕士生导师,今年6月受组织选派到贞丰县长田镇细汆村担任“第一书记”,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代教授。
 
    一本民情日记:满满帮扶情
 
    “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,刚开始还真不适应,跟着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,逐渐才适应‘第一书记’的工作节奏。”代应贵介绍道。
 
    7月16日,雨。为了拓展村干部的视野,今天我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和村里的有志青年到连环乡考察学习,还与连环乡建立了互助合作关系。考察中大家认为,细汆村有3100亩核桃的种植基础,发展林下养殖或林下种植,很有发展前景。
 
    7月28日,小雨。为争取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,特邀请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党委书记任登鸿到细汆村进行考察调研,今天任书记带着院里的3名教授到我们村进行实地考察,还走访了3名养殖业大户,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,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并为村里今后发展畜牧养殖业出谋划策,对相关合作进行前期考察。
 
    9月23日,雨。我联系了省里派驻贞丰县的组织工作队一行10余人到我们村进行考察调研和指导,工作队一行先后对晓玉梅花鹿养殖场、明兴家禽养殖场及我村的烤烟种植、核桃产业、村容村貌等进行了实地考察,并与村“两委”班子及部分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,工作队的成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专长,积极为细汆村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,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与细汆村的交流合作。
 
    ……
 
    没有空话、套话,没有华丽的词藻,却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实实在在的帮扶真情和遍访行动。
 
    全村6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380户人家,代应贵不到两个月就全部走访完了,还写了500多页的一本民情日记。哪家是种养业能手、哪家是贫困户、哪家是临时遇到了特殊困难,他都了如指掌。
 
    两份调研报告:用心良苦谋发展
 
    细汆村全村有水田421.8亩,旱地2235.9亩,耕地多在离村寨的小山谷中,虽然已经修通30多公里的机耕道,但是遇到雨天路面就泥泞不堪行走很不方便,大雨天路面就坑坑洼洼,还时常被山洪冲断,通行十分困难,平时村民运送生产资料全靠人工背,路途遥远耗时耗力,一天也背不了几个来回,在外务工的村民直接把山地闲置成了荒地;由于供水不足,村里现有的自来水也只能保障村民们日常的生活用水,无法满足发展规模养殖的供水需求,只有对饮水工程进行扩容改造,才能扩大全村特色养殖的规模。
 
    在代应贵看来,脱贫致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,要根据村情实际做好长远规划,细汆村山地多可以发展山地农业和旅游业,让荒山变金山、银山。
 
    要发展首先要解决路和水的问题,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,代应贵每天带着笔记本认真查看村里的每一个明暗水源点,反复观察每一条机耕道,详细做好调研笔记。30公里的机耕道,哪一个地方需要打保坎,哪一个地方需要修简易涵洞,他都能随口说来。
 
    今年8月份,代应贵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,撰写了7000多字的《贞丰县长田镇细汆村农地提灌项目可行性报告》和《贞丰县长田镇细汆村机耕道硬化项目可行性报告》,上交到有关部门,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。
 
    三项文明措施:真真切切惠民生
 
    刚驻村时,代应贵发现村里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严重,排水沟被垃圾堵塞致使污水在路上肆意横流,对此大家意见很大。
 
    代应贵利用走访的机会,积极动员村民们参与村庄环境整治,组织村民对村庄定期进行清扫,对排水沟渠进行清淤除障,并建立卫生管理长效机制,由村委会聘请村民担任卫生保洁员每天进行清扫。在他的影响下,现在村里环境变整洁了,也没人乱扔垃圾了,大家都从心里佩服这位代教授。
 
    在走访中,代应贵发现全村有109个留守儿童,他与村“两委”对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进行建档立卡,并与村“两委”对5名没有亲属托管的留守儿童实行包保,王平安和王平艳就是他包保的两名留守儿童,有时间他就去学校或家里看她们,了解她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,还经常打电话给她们的班主任了解她们在学校的情况。
 
    在村里村民们白天干完活,晚上除了喝酒、打牌,就是串门,基本上没别的事可干。面对单调又乏味的生活方式,经过认真思索后,代应贵决定把三尺讲台搬到村里来——开办村民夜校。
 
    他将村里闲置的旧校舍用来开办村民夜校,还自己花钱买了许多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,鼓励村民到夜校“充电”。课堂上他为村民们讲解种植养殖技术、病虫害防治知识、惠民利民政策、计生政策等内容,现在夜校的人气越来越旺。
 
    “在村民夜校不但可以读书认字,还可以学到不少养殖方面的知识,常来取经才能把牛养得更壮。”王文是该村养殖户,自从夜校开办后,他便成了常客。
 
    如今,在村里读夜校也从过去的稀罕事变成了现在的家常事。不少村民笑言,以前没事干的时候常打牌喝酒,现在更愿意在夜校“补脑”。
 
    作者:黄红英 杨怀勇
 
特别声明
特别声明:本网(黔秀网 www.qianxiuwang.com)所刊登照片、信息内容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(并署名来源)如有侵犯权益,请于作品发布后的5日内与本网联系;Email :qxnrmw@163.com ;微信:Alne7879

相关推荐

兴义市教育局 “第一书记”情系留守儿童 关爱温暖人心(图)

兴义市教育局 “第一书记”情系留守儿童 关爱温暖人心(图)

贵州省直机关“榜样青年·第一书记”主题宣传活动官网上线(图)

贵州省直机关“榜样青年·第一书记”主题宣传活动官网上线(图)

海嘎村驻村干部杨波:贵州屋脊上的“第一书记”(图)

海嘎村驻村干部杨波:贵州屋脊上的“第一书记”(图)

图集

资讯 风情 玩遍黔西南
以上为推荐点击查看更多图集>>
广告

猜您喜欢

旅游 教育 招聘
查看更多+
广告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