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山里的守望者(图文)
对于很多同龄人出门打工挣大钱,而自己选择留在冗岩小学教书,赵关兴说:“如果不留下,这儿的孩子谁来教?大山需要我,乡亲们需要我,山里的孩子们需要我,只要这里学校不撤,我就一直坚持到最后,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没有老师而上不了学。”
“微小学”
每天,赵关兴老师敲响上课的钟声后,便走进那两间简陋的教室。当他推开教室的门,25双明亮的眼睛就齐刷刷地望着他。“老师好!”25名学生同时起身鞠躬,用稚嫩的童声向他问好。“同学们好,请坐下。”赵关兴朝学生们微微一笑,点了点头,便开始了早上的第一节课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村里的孩子们或多或少跟随打工的父母外出或迁到镇中心学校就读,冗岩小学的学生逐年减少,教师只有赵关兴1个。1983年—1994年,赵关兴一直承担一至二年级25名学生的教学任务。虽然学生少,但赵关兴对教学工作却丝毫不怠慢,备课、教学、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都做到一丝不苟。
在这所只有25名学生的“微小学”里,赵关兴一人承担了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,除了语文与数学外,还开设了品德、美术、音乐、常识等课程。“学生虽然少,但也需要多方面的发展,不能只上语文、数学课呀。学生们可喜欢品德、美术课啦!”赵关兴微笑着说。
每当孩子出现思想、生活、情感上的问题,他都会耐心地开导,真诚地感化。赵关兴说:“我希望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去激发山区孩子们心中的真善美。”
“要工作还是要命?”
1994年,赵关兴有幸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。正当一家人的生活逐步好转的时候,厄运接踵而至——
2002年5月9日,赵关兴16岁的女儿上坡割猪草不小心摔伤颈椎,被紧急送往兴义救治。住院期间,为不耽误孩子们,赵关兴毅然回到村里上课。由于女儿伤势过重,花了数万元仍不见好转,他只好将女儿接回家。至今,女儿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,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。
为了全身心搞好教学,赵关兴将护理残疾女儿和高龄父母的重任交给妻子,所有农活等也都由妻子来包揽。
祸不单行。不幸的灾难又降临在他身上,让他原本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——2010年5月8日,赵关兴因车祸左脚骨折。医生劝他治疗好后才回到学校上课,然而性格倔强的他不听医生劝阻,动完手术后立刻回他钟爱的三尺讲台上。
医生问:“赵老师,你是要工作还是要命啊?”
赵关兴回答说:“还有几十个学生等我去上课,一点也不能耽误呀!”就这样,他为了工作,提前出院,拄着拐杖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中。
赵关兴虽然拄着拐杖,但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学校,最后一个离开。
“我来帮你!”
也许一颗糖果,就是他们希望的甜蜜;也许一支蜡烛,就是他们渴望的温暖;也许一只铅笔,就是他们想书写的人生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