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出大山生活会更好 —— 安龙县箐山村易地扶贫搬迁记
在王德家院子里的大核桃树下,谈起自己的生活,王德打开了话匣子。
王德一家共有8口人:他们小俩口还有父母加上弟弟一家4口。箐山村历来缺水,他家还好一些,离水源点近,吃水困难,种庄稼就更不用说了,只能靠望天水,庄稼广种薄收。
2004年以来,在中央民主党派的积极帮扶下,村里大种金银花,短短一两年,金银花让光凸凸的石山披上了绿装,金银花产业也让许多村民摆脱了贫困。“村里人享过金银花的福,可是也受了金银花的苦!”王德说。正在大家都为找到了发展的产业、找到了致富的门路而高兴不已、干劲十足的时候,金银花市场的震动给了大家重重一击。王德家种金银花赚了钱,父母亲卯足了劲发展金银花产业,准备着往致富的路上奔。2011年,他家拿出家里的积蓄,并向亲戚朋友借贷,攒了50余万元收购囤积的金银花,准备等价格稍高再抛出,可谁知次年,金银花价格大幅下滑,市场一蹶不振,50多万元的金银花砸在了手里。因为价格太低,花价还抵不过人工价,大批金银花烂在山上无人采收。为了还债,50多岁的双亲不得不外出到福建打工。村里许多人家也象王德家一样,金银花产业垮后,找不到更好的发展门路,为了生计,走出大山,外出打工。
“我刚结婚不久,前不久因为工作原因,才和妻子回到箐山老家。老家现在的条件不好,连通讯都时断时续,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,弟弟一家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,已经到县城租房住了。现在好了,州里发出了搬迁一号令,我要带头搬,搬出去才能谋发展,搬出去才能有出路。”提起搬迁,王德十分兴奋。
“县里有几个安置点——招堤街道办的塔山至双龙潭老324国道沿线、钱相岔路口至普坪大道沿线和安龙中心城区,选一下你想搬到哪里。”陈泰晶说。
“这些地方都好,大家都想搬,搬进城,我们的穷日子就到头了。”王德满怀希望地说。
听到记者来箐山采访易地扶贫搬迁,70岁的村民张成林很激动, 他告诉记者,他家三个孩子都到兴义、安龙发展了,本来自己早就想搬,但是在这里住习惯了,离不开乡里乡亲,现在好了,大家都搬了,以后也有地方串门聊天了,大家都搬出去,日子会越过越好,党和国家的政策来得太好了!